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华岳仙掌,以及华岳仙掌传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长安八景有哪些?
- 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 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 华山在哪个省?
- “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 有关华山的传说
Q1:长安八景有哪些?
长安八景指的是:华岳仙掌、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这八个景色。长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胜地。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绘了这八景的奇丽秀美。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的观赏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此掌乃是关中八景之首“华岳仙掌”。关于“仙掌”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Q2: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1.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1.描写关中八景的诗顺口溜有哪些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
七律 关中八景(组诗) 作者:常谈老生
雁塔晨钟
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 瓦绿承恩违帝制,笺黄随雁报家翁。 老槐不忆繁华事,新殿曾经世纪风。六度劫波叹离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骊山晚照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石父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曲江流饮
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忱。 锦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灞柳风雪
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太白积雪
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2.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华岳仙掌——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地看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 曲江流饮——曾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
雁塔晨钟——雁塔为西安市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铸的两万多斤重的大铁钟。
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据记载,“咸阳古渡”建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草堂烟雾——位于秦岭主峰北麓的草堂寺有一井,井口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岚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灞桥风雪——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
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 骊山晚照——“骊”在古汉语中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像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故称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
太白积雪——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由于山高云淡,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
即使三伏盛暑,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有诗云: 华岳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钟响城角。
骊山晚照光明现,曲江流饮团团转。 灞柳风雪扑满面,太白积雪六月天。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3.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
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
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雁塔晨钟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
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
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太白积雪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
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灞桥风柳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草堂烟雾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
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
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
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4.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
雁塔晨钟
噌眩初破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草堂烟雾
烟雾空蒙叠蟑生,
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灞柳风雪
古桥石路半倾欹,
柳色青青近扫眉,
浅水平沙深客恨,
轻盈飞絮欲题诗.
曲江流饮
坐对回波醉复醒,
杏花春宴过兰亭,
如何但说山阴事,
风度曾经数九龄,
咸阳古渡
长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芦花载满洲。
江上丈人何处去,
烟波依旧汉时秋.
华岳仙掌
玉屑金茎承露盘,
武皇曾铸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诀,
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
白玉山头玉屑寒,
松风飘拂上琅玕。
云深何处高僧卧,
五月披裘此地看.
骊山晚照
幽王遗恨没荒台,
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
尚疑烽火自西来。
5.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太白积雪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灞桥风柳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 草堂烟雾 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 咸阳古渡 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采纳哦
6.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雁塔晨钟噌眩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草堂烟雾烟雾空蒙叠蟑生,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灞柳风雪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曲江流饮坐对回波醉复醒,杏花春宴过兰亭,如何但说山阴事,风度曾经数九龄,咸阳古渡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洲。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华岳仙掌玉屑金茎承露盘,武皇曾铸旧长安.何如此地求仙诀,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飘拂上琅玕。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看.骊山晚照幽王遗恨没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
Q3: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华山东峰位于华山诸峰的东部,海拔2090米,远较华山北峰为高。东峰高耸,东侧群山地势低缓,站在东峰之巅,面东而立,视野开阔无碍,好像面对茫茫无垠的大海。东峰之顶有可观日出的朝阳台,故又名朝阳峰。须晴日,当东方欲晓之时,翘首遥望,红日一轮冉冉升起,光焰霞光满天四射,其景美妙。
东峰山势陡峻,山顶景色壮丽,名胜古迹也很多。由于神话故事的渲染,使华山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游华山时,目睹其景,再品品神话故事的意味,更有一番情趣。
华山美景多多,而名气最大者当属东峰被誉为“关中八景”之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华岳仙掌”了,它是华山风景的代表。这“仙掌”就在华山东峰杨公塔下的悬崖上。
人们来到华山脚下,在华山火车站附近向南眺望,可见华山东峰面东的崖壁上有一黄白相间、五指具备、宛如左掌的巨掌印迹悬于其上。“手掌”高数十米,掌形纹络分明,形象生动逼真。尤当晴朗之晨,在金光灿烂的旭日照射下,掌印光彩夺目、如镀赤金,令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
关于“华岳仙掌”的传说流传很广,情节优美动人。据传说,河神巨灵脚踏中条山、手推华山两分二山时,将“掌迹”留在了华山的东峰上,这“掌迹”就是“华岳仙掌”。
历代诗人吟咏“仙掌”者甚多,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华岳》曰: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祗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此诗是全面吟咏华山和“仙掌”的名诗。
“华岳仙掌”为巨灵“掌迹”,黄河为巨灵所开,只是说说而已,要究其真正成因,这还得从科学上去找原因。
千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南而北,由西而东,曲流折转,“九曲十八弯”地穿流于华夏北疆,并在潼关突然拐了个九十度的大弯,其形状似一“几”字形。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形状,在潼关突然拐弯,是有地质基础和构造原因的。
黄河经长途跋涉,由北而南地穿越黄土高原,出了禹门口进入关中平原,河道突然开阔。继续南流后,至潼关附近,却被高高的华山挡住了前进之路。因为华山不但地势高拔,而且山石为性质坚硬的花岗岩组成,水流对它无能为力,难以“啃”动它,只能另寻出路。
华山的北侧,为一东西向延伸的断层,潼关之东为灵宝—三门峡盆地,这些地方地质结构比较脆弱、土石性质比较松软。由北而来的黄河,在“啃”不动南边坚硬华山的情况下,只能“欺软怕硬”“乘虚而入”地向东拐了个弯,从华山与中条山之间穿过,东流入海。所以说,黄河在华山之下拐弯、黄河从华山与中条山下穿过的“巨灵”是大自然、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那么,所谓的“仙掌崖”和“仙掌”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说,“仙掌崖”和“仙掌”同样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在地质作用、风剥雨蚀的风化作用下而形成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华山东峰的东侧有一南北向延伸的断层,断层面几乎近于直立。这样的断层面和花岗岩节理,控制了这里的地形,造就了华山东峰东侧的悬崖峭壁。
因为华山花岗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几组节理相互交错切割,导致岩体完整的东峰崖壁成为几个高低略显不同的岩块。在这几个岩块构成的悬崖峭壁上,由于水流沿垂直的裂隙下流,积年累月、久而久之,就在悬崖峭壁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冲沟。构成悬崖峭壁的花岗岩,在长期与水流的接触中,其中的磁铁矿等矿物就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形成褐黄色的氧化铁等物质。这些含有氧化铁等物质的水流,在沿着崖壁冲沟下流时,会在岩石表面的'凹下部分附着上一层褐黄色的覆盖物,成为褐黄色的条带;而在岩石的凸出部分,不会有覆盖物的附着,仍然显现白色。这“褐黄色”条带与“白色”岩石就构成了“仙掌”的基本外形。
在崖壁冲沟部位的节理裂隙发育处,会有一些岩石风化后形成的松散土石物质沉积起来,松散土石中易于存留水分。有了土石物质和水分,就为一些苔藓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苔藓植物覆盖在岩石上,使东峰陡崖上的条条色带颜色变得更深。这些色带,由于陡崖凹凸不平、深浅不一,故而深浅相间,多条悬垂。其中五条色带最大、最为明显,恰似人的一只巨大手掌,色带的上部宛如五指,下部好像掌心臂腕,远而观之,极其神似、绝妙,就成为了“仙掌”了。
人们游览华山时,看看奇妙的美景,听听优美的神话传说,再悟悟它们形成的科学道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Q4:华山在哪个省?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总面积约148平方千米。西距陕西省会西安120千米。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扩展资料:
华山故事传说
1、华岳仙掌
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可以观赏东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巨人左手掌的仙人崖。此便是陕西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相传远古时,首阳山与太华山相连。有年三月三日,洪水汹涌,山下变为水乡泽国。原来是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喝醉了酒,琼浆撒向人间,成为水灾。主宰西方十二万里的白帝少昊禀明玉帝。帝传旨巨灵仙下凡平息洪祸。
巨灵仙力大无比,缩身挤于首阳山和华山之间,左一掌,右一脚,只听一声巨响,地裂山开,大水呼啸东去。首阳山被脚蹬山西中条山中,华山嵌于秦岭怀抱。巨灵神大功告成,复命而去。他那只左手仙掌却深深印在了华山东峰的绝壁上,为西岳华山增添了“华岳仙掌”的故事。
2、劈山救母
相传书生刘彦昌上京赶考,闻听华山三圣母十分灵验,便抽签问前程。他虔诚地连抽三签都是白板,无一灵验。刘彦昌气极,提诗粉壁墙晒笑三圣母。三圣母闻讯用雷雨惩罚他。后又惜他才貌双全,随与他结为夫妻。
二郎神杨戬得知妹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犯天条,便把三圣母擒来压在华山下。三圣母生下了个儿子叫沉香,长大后拜师吕祖学艺。神功学成,便找杨戬寻仇。经过一场生死大战,舅父杨戬败北。沉香挥巨斧力劈华山,救出娘亲。至此,刘彦昌、三圣母和儿子沉香终得团圆。
秦腔《劈山救母》和京剧《宝莲灯》演唱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至今华山西峰有斧劈石,毛女洞隔溪石壁有刘彦昌隐居的刘玺台,沉香喊娘大哭的孝子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
Q5:“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关中八景”是:太白积雪、草堂烟雾、咸阳古渡、塔晨钟、曲江流饮、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
1、太白积雪:
“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
这是“太白积雪”一词的最早出处。它指的是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
2、草堂烟雾:
神奇的“草堂烟雾”,出自于寺内的一口古井。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这里林茂竹秀,幽静清雅,超凡脱俗。古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
4、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是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及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荐福寺内小雁塔南面的钟楼上悬挂“雁塔晨钟”黑匾金字是2008年陕西著名书法家赵步唐题写。
5、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
6、灞柳风雪:
“灞柳风雪”是隶属陕西省的著名民间俗景“关中八景”之一。在西安市的灞河(古称灞水)附近最为著名。西安市境内东有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
7、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境内,属于秦岭支脉,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兵马俑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8、华岳仙掌:
华岳仙掌是华山东峰奇景之一。掌迹在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在东峰是看不见的,在华山车站附近才会看得真切,它五指具备,宛如左掌。作为关中八景之首,是值得观赏的一处美景。
Q6:有关华山的传说
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
2、仙峪 邢家姑姑祠
相传古时在仙峪山外不远的王道村有一户姓邢的人家,姑娘为了重病的父亲,张榜求医,不惜以身相许。后有一少年揭榜登门,医好了沉疾,与邢氏女结为良缘。迎娶之日,少年只让送至仙峪,说是自然有人来迎。当送亲队伍来到仙峪后,
一阵旋风,即将邢姑娘卷入车箱潭中。当晚,姑娘托梦家人,称自己所嫁为车箱潭龙君太子,今后若遇旱祈雨,只需将石头烧烤,掷入潭中为信,即可降雨。村中父老乡亲遇旱如法相试,果然应验。为感念邢姑娘恩德,乡人遂于斜岭凿洞立祠纪念,称为邢家姑姑祠。
3、五龙潭
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潭深约2米,水面面积约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凉。民间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
4、公主修道隐蔽尘乱
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时外戚王莽执掌朝政大权,公主见国危势乱,劝王咸独善其身,远离尘嚣,以避离乱之苦,王咸执意不肯,公主便独自离开宫廷,来到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一年后修炼成真,便驾鹤乘云而去。
王咸在明争暗斗的朝廷里吃尽苦头,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来华山寻找公主,在樵夫的指点下,于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5、苍龙岭
以龙命名的峰峦险道有,苍龙岭,盘龙岭,飞龙梯,青龙背等,其中以苍龙岭最为险要且著名。苍龙岭为一青色山梁,中突旁出,宛若一条巨龙横在空中。传说当年唐朝的韩愈登至岭顶,看见一条青龙在弥漫的云雾中摇头摆尾,加之山风呼啸,不禁眼花缭乱,两腿发软,进退两难,失声大哭,便写书求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华山(五岳之西岳华山)
关于华岳仙掌和华岳仙掌传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华岳仙掌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6~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华岳仙掌,以及华岳仙掌传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长安八景有哪些?
- 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 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 华山在哪个省?
- “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 有关华山的传说
Q1:长安八景有哪些?
长安八景指的是:华岳仙掌、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这八个景色。长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胜地。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绘了这八景的奇丽秀美。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的观赏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此掌乃是关中八景之首“华岳仙掌”。关于“仙掌”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Q2: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1.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1.描写关中八景的诗顺口溜有哪些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
七律 关中八景(组诗) 作者:常谈老生
雁塔晨钟
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 瓦绿承恩违帝制,笺黄随雁报家翁。 老槐不忆繁华事,新殿曾经世纪风。六度劫波叹离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骊山晚照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石父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曲江流饮
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忱。 锦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灞柳风雪
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太白积雪
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2.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华岳仙掌——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地看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 曲江流饮——曾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
雁塔晨钟——雁塔为西安市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铸的两万多斤重的大铁钟。
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据记载,“咸阳古渡”建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草堂烟雾——位于秦岭主峰北麓的草堂寺有一井,井口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岚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灞桥风雪——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
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 骊山晚照——“骊”在古汉语中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像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故称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
太白积雪——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由于山高云淡,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
即使三伏盛暑,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有诗云: 华岳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钟响城角。
骊山晚照光明现,曲江流饮团团转。 灞柳风雪扑满面,太白积雪六月天。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3.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
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
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雁塔晨钟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
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
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太白积雪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
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灞桥风柳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草堂烟雾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
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
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
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4.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
雁塔晨钟
噌眩初破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草堂烟雾
烟雾空蒙叠蟑生,
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灞柳风雪
古桥石路半倾欹,
柳色青青近扫眉,
浅水平沙深客恨,
轻盈飞絮欲题诗.
曲江流饮
坐对回波醉复醒,
杏花春宴过兰亭,
如何但说山阴事,
风度曾经数九龄,
咸阳古渡
长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芦花载满洲。
江上丈人何处去,
烟波依旧汉时秋.
华岳仙掌
玉屑金茎承露盘,
武皇曾铸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诀,
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
白玉山头玉屑寒,
松风飘拂上琅玕。
云深何处高僧卧,
五月披裘此地看.
骊山晚照
幽王遗恨没荒台,
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
尚疑烽火自西来。
5.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太白积雪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灞桥风柳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 草堂烟雾 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 咸阳古渡 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采纳哦
6.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雁塔晨钟噌眩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草堂烟雾烟雾空蒙叠蟑生,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灞柳风雪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曲江流饮坐对回波醉复醒,杏花春宴过兰亭,如何但说山阴事,风度曾经数九龄,咸阳古渡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洲。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华岳仙掌玉屑金茎承露盘,武皇曾铸旧长安.何如此地求仙诀,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飘拂上琅玕。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看.骊山晚照幽王遗恨没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
Q3: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华山东峰位于华山诸峰的东部,海拔2090米,远较华山北峰为高。东峰高耸,东侧群山地势低缓,站在东峰之巅,面东而立,视野开阔无碍,好像面对茫茫无垠的大海。东峰之顶有可观日出的朝阳台,故又名朝阳峰。须晴日,当东方欲晓之时,翘首遥望,红日一轮冉冉升起,光焰霞光满天四射,其景美妙。
东峰山势陡峻,山顶景色壮丽,名胜古迹也很多。由于神话故事的渲染,使华山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游华山时,目睹其景,再品品神话故事的意味,更有一番情趣。
华山美景多多,而名气最大者当属东峰被誉为“关中八景”之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华岳仙掌”了,它是华山风景的代表。这“仙掌”就在华山东峰杨公塔下的悬崖上。
人们来到华山脚下,在华山火车站附近向南眺望,可见华山东峰面东的崖壁上有一黄白相间、五指具备、宛如左掌的巨掌印迹悬于其上。“手掌”高数十米,掌形纹络分明,形象生动逼真。尤当晴朗之晨,在金光灿烂的旭日照射下,掌印光彩夺目、如镀赤金,令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
关于“华岳仙掌”的传说流传很广,情节优美动人。据传说,河神巨灵脚踏中条山、手推华山两分二山时,将“掌迹”留在了华山的东峰上,这“掌迹”就是“华岳仙掌”。
历代诗人吟咏“仙掌”者甚多,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华岳》曰: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祗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此诗是全面吟咏华山和“仙掌”的名诗。
“华岳仙掌”为巨灵“掌迹”,黄河为巨灵所开,只是说说而已,要究其真正成因,这还得从科学上去找原因。
千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南而北,由西而东,曲流折转,“九曲十八弯”地穿流于华夏北疆,并在潼关突然拐了个九十度的大弯,其形状似一“几”字形。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形状,在潼关突然拐弯,是有地质基础和构造原因的。
黄河经长途跋涉,由北而南地穿越黄土高原,出了禹门口进入关中平原,河道突然开阔。继续南流后,至潼关附近,却被高高的华山挡住了前进之路。因为华山不但地势高拔,而且山石为性质坚硬的花岗岩组成,水流对它无能为力,难以“啃”动它,只能另寻出路。
华山的北侧,为一东西向延伸的断层,潼关之东为灵宝—三门峡盆地,这些地方地质结构比较脆弱、土石性质比较松软。由北而来的黄河,在“啃”不动南边坚硬华山的情况下,只能“欺软怕硬”“乘虚而入”地向东拐了个弯,从华山与中条山之间穿过,东流入海。所以说,黄河在华山之下拐弯、黄河从华山与中条山下穿过的“巨灵”是大自然、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那么,所谓的“仙掌崖”和“仙掌”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说,“仙掌崖”和“仙掌”同样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在地质作用、风剥雨蚀的风化作用下而形成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华山东峰的东侧有一南北向延伸的断层,断层面几乎近于直立。这样的断层面和花岗岩节理,控制了这里的地形,造就了华山东峰东侧的悬崖峭壁。
因为华山花岗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几组节理相互交错切割,导致岩体完整的东峰崖壁成为几个高低略显不同的岩块。在这几个岩块构成的悬崖峭壁上,由于水流沿垂直的裂隙下流,积年累月、久而久之,就在悬崖峭壁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冲沟。构成悬崖峭壁的花岗岩,在长期与水流的接触中,其中的磁铁矿等矿物就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形成褐黄色的氧化铁等物质。这些含有氧化铁等物质的水流,在沿着崖壁冲沟下流时,会在岩石表面的'凹下部分附着上一层褐黄色的覆盖物,成为褐黄色的条带;而在岩石的凸出部分,不会有覆盖物的附着,仍然显现白色。这“褐黄色”条带与“白色”岩石就构成了“仙掌”的基本外形。
在崖壁冲沟部位的节理裂隙发育处,会有一些岩石风化后形成的松散土石物质沉积起来,松散土石中易于存留水分。有了土石物质和水分,就为一些苔藓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苔藓植物覆盖在岩石上,使东峰陡崖上的条条色带颜色变得更深。这些色带,由于陡崖凹凸不平、深浅不一,故而深浅相间,多条悬垂。其中五条色带最大、最为明显,恰似人的一只巨大手掌,色带的上部宛如五指,下部好像掌心臂腕,远而观之,极其神似、绝妙,就成为了“仙掌”了。
人们游览华山时,看看奇妙的美景,听听优美的神话传说,再悟悟它们形成的科学道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Q4:华山在哪个省?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总面积约148平方千米。西距陕西省会西安120千米。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扩展资料:
华山故事传说
1、华岳仙掌
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可以观赏东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巨人左手掌的仙人崖。此便是陕西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相传远古时,首阳山与太华山相连。有年三月三日,洪水汹涌,山下变为水乡泽国。原来是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喝醉了酒,琼浆撒向人间,成为水灾。主宰西方十二万里的白帝少昊禀明玉帝。帝传旨巨灵仙下凡平息洪祸。
巨灵仙力大无比,缩身挤于首阳山和华山之间,左一掌,右一脚,只听一声巨响,地裂山开,大水呼啸东去。首阳山被脚蹬山西中条山中,华山嵌于秦岭怀抱。巨灵神大功告成,复命而去。他那只左手仙掌却深深印在了华山东峰的绝壁上,为西岳华山增添了“华岳仙掌”的故事。
2、劈山救母
相传书生刘彦昌上京赶考,闻听华山三圣母十分灵验,便抽签问前程。他虔诚地连抽三签都是白板,无一灵验。刘彦昌气极,提诗粉壁墙晒笑三圣母。三圣母闻讯用雷雨惩罚他。后又惜他才貌双全,随与他结为夫妻。
二郎神杨戬得知妹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犯天条,便把三圣母擒来压在华山下。三圣母生下了个儿子叫沉香,长大后拜师吕祖学艺。神功学成,便找杨戬寻仇。经过一场生死大战,舅父杨戬败北。沉香挥巨斧力劈华山,救出娘亲。至此,刘彦昌、三圣母和儿子沉香终得团圆。
秦腔《劈山救母》和京剧《宝莲灯》演唱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至今华山西峰有斧劈石,毛女洞隔溪石壁有刘彦昌隐居的刘玺台,沉香喊娘大哭的孝子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
Q5:“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关中八景”是:太白积雪、草堂烟雾、咸阳古渡、塔晨钟、曲江流饮、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
1、太白积雪:
“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
这是“太白积雪”一词的最早出处。它指的是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
2、草堂烟雾:
神奇的“草堂烟雾”,出自于寺内的一口古井。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这里林茂竹秀,幽静清雅,超凡脱俗。古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
4、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是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及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荐福寺内小雁塔南面的钟楼上悬挂“雁塔晨钟”黑匾金字是2008年陕西著名书法家赵步唐题写。
5、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
6、灞柳风雪:
“灞柳风雪”是隶属陕西省的著名民间俗景“关中八景”之一。在西安市的灞河(古称灞水)附近最为著名。西安市境内东有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
7、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境内,属于秦岭支脉,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兵马俑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8、华岳仙掌:
华岳仙掌是华山东峰奇景之一。掌迹在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在东峰是看不见的,在华山车站附近才会看得真切,它五指具备,宛如左掌。作为关中八景之首,是值得观赏的一处美景。
Q6:有关华山的传说
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
2、仙峪 邢家姑姑祠
相传古时在仙峪山外不远的王道村有一户姓邢的人家,姑娘为了重病的父亲,张榜求医,不惜以身相许。后有一少年揭榜登门,医好了沉疾,与邢氏女结为良缘。迎娶之日,少年只让送至仙峪,说是自然有人来迎。当送亲队伍来到仙峪后,
一阵旋风,即将邢姑娘卷入车箱潭中。当晚,姑娘托梦家人,称自己所嫁为车箱潭龙君太子,今后若遇旱祈雨,只需将石头烧烤,掷入潭中为信,即可降雨。村中父老乡亲遇旱如法相试,果然应验。为感念邢姑娘恩德,乡人遂于斜岭凿洞立祠纪念,称为邢家姑姑祠。
3、五龙潭
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潭深约2米,水面面积约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凉。民间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
4、公主修道隐蔽尘乱
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时外戚王莽执掌朝政大权,公主见国危势乱,劝王咸独善其身,远离尘嚣,以避离乱之苦,王咸执意不肯,公主便独自离开宫廷,来到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一年后修炼成真,便驾鹤乘云而去。
王咸在明争暗斗的朝廷里吃尽苦头,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来华山寻找公主,在樵夫的指点下,于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5、苍龙岭
以龙命名的峰峦险道有,苍龙岭,盘龙岭,飞龙梯,青龙背等,其中以苍龙岭最为险要且著名。苍龙岭为一青色山梁,中突旁出,宛若一条巨龙横在空中。传说当年唐朝的韩愈登至岭顶,看见一条青龙在弥漫的云雾中摇头摆尾,加之山风呼啸,不禁眼花缭乱,两腿发软,进退两难,失声大哭,便写书求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华山(五岳之西岳华山)
关于华岳仙掌和华岳仙掌传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华岳仙掌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华岳仙掌,以及华岳仙掌传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长安八景有哪些?
- 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 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 华山在哪个省?
- “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 有关华山的传说
Q1:长安八景有哪些?
长安八景指的是:华岳仙掌、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曲江流饮、太白积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这八个景色。长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胜地。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绘了这八景的奇丽秀美。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的观赏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此掌乃是关中八景之首“华岳仙掌”。关于“仙掌”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Q2:关中八景诗句的意思
1.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
关于关中八景的诗句1.描写关中八景的诗顺口溜有哪些
关中八景所在地长安又名长安八景是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块碑石用诗和画的形式描述了关中地区的锦绣河山这块碑石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
七律 关中八景(组诗) 作者:常谈老生
雁塔晨钟
万钧生铁铸奇钟,朝送吉祥到禁宫。 瓦绿承恩违帝制,笺黄随雁报家翁。 老槐不忆繁华事,新殿曾经世纪风。六度劫波叹离合,何言佛祖有神工!
骊山晚照
奋蹄骊骏跃苍穹,故事新情入眼中。 一笑褒妃留旧骂,千金石父立新功。 泉清难洗白绫恨,殿冷犹遗笑靥红。锦鲤可知兴废苦?依然咬尾戏荷东。
曲江流饮
碧水盈池万丈深,轻摇折扇卧听琴。 胡姬把盏蛮腰细,士子吟哦笔墨忱。 锦鲤化龙凭好句,魁星点斗掷黄金。 君王赐酒一杯醉,斜荡小舟入柳荫。
灞柳风雪
三春飞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 市井徘徊知累苦,书斋消磨造梁材。 左迁可赋滕王阁,戍守犹吟镇北台。 帝阙长辞天地阔,东风何处不花开。
太白积雪
若无千古窦娥冤,积雪何须六月天? 八景空留八道观,四湖高挂四冰川。 飞禽修炼青牛洞,奇葩参禅玉凤泉。 鬼斧神工谁造化?长庚精魄百千年。
2.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华岳仙掌——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地看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
此崖曰“仙掌崖”。 曲江流饮——曾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
雁塔晨钟——雁塔为西安市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铸的两万多斤重的大铁钟。
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据记载,“咸阳古渡”建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草堂烟雾——位于秦岭主峰北麓的草堂寺有一井,井口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岚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灞桥风雪——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
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 骊山晚照——“骊”在古汉语中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像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故称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
太白积雪——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由于山高云淡,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
即使三伏盛暑,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有诗云: 华岳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钟响城角。
骊山晚照光明现,曲江流饮团团转。 灞柳风雪扑满面,太白积雪六月天。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3.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
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
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雁塔晨钟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
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
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
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太白积雪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
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灞桥风柳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
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草堂烟雾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
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
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
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4.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
雁塔晨钟
噌眩初破晓来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草堂烟雾
烟雾空蒙叠蟑生,
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灞柳风雪
古桥石路半倾欹,
柳色青青近扫眉,
浅水平沙深客恨,
轻盈飞絮欲题诗.
曲江流饮
坐对回波醉复醒,
杏花春宴过兰亭,
如何但说山阴事,
风度曾经数九龄,
咸阳古渡
长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芦花载满洲。
江上丈人何处去,
烟波依旧汉时秋.
华岳仙掌
玉屑金茎承露盘,
武皇曾铸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诀,
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
白玉山头玉屑寒,
松风飘拂上琅玕。
云深何处高僧卧,
五月披裘此地看.
骊山晚照
幽王遗恨没荒台,
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
尚疑烽火自西来。
5.关于“关中八景”似乎有首诗,哪位知道
关中八景"因其大都地处西安(古称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故也叫“长安八景”。西安碑林现有一幅《关中八景图》石刻,刻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作画,描述了关中八景。这八景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关中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八景佚名诗:华岳仙掌首一景,骊山晚照光明显。灞柳风雪扑满面,草堂烟雾紧相连。雁塔晨钟响城南,曲江流饮团团转。太白积雪六月天,咸阳古渡几千年。 华山仙掌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山上气候多变,“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故,华山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即小雁塔寺内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重8000公斤的铁钟,高3.55米,沿口直径2.5米。清康熙年,寺僧每日按律撞钟,钟声悠扬,传为“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院内现仍有古建筑亭、台、楼、阁、殿宇十余座,布局对称,庄严肃穆;园内绿树成荫,古木夹道,庭院清幽。 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县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岭东端的一个支脉,海拔800米,东西长约5公 里,南北宽约3公里,系秦岭山脉一个支峰,最高峰仁宗庙海拔1256米。“骊”在古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郁郁葱葱,活象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 美如锦绣,所以叫为骊山。山上有两峰,称东绣岭和西绣岭,均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绣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此即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 太白积雪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区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此即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汉、唐时期曾经是我国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灞桥风柳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天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灞桥也曾叫做“销魂桥”。 草堂烟雾 草堂寺位于户县境内的圭峰山北麓,相传始建于晋代。寺内有建于唐代的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层,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此塔也叫做“八宝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人称“二柏一眼井,爬柏龙雀树”。传说当年井中央有石一块,石上卧蛇,辄有白雾冲天而上,缭绕于帝都长安,因而被称“烟雾井”,形成草堂烟雾一景。 咸阳古渡 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数年前重现人间。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采纳哦
6.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朱集义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朱集义 关中八景诗雁塔晨钟噌眩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草堂烟雾烟雾空蒙叠蟑生,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飘渺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灞柳风雪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曲江流饮坐对回波醉复醒,杏花春宴过兰亭,如何但说山阴事,风度曾经数九龄,咸阳古渡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洲。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华岳仙掌玉屑金茎承露盘,武皇曾铸旧长安.何如此地求仙诀,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飘拂上琅玕。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看.骊山晚照幽王遗恨没荒台,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来。
Q3:华山东峰及“仙掌”之谜经典散文
华山东峰位于华山诸峰的东部,海拔2090米,远较华山北峰为高。东峰高耸,东侧群山地势低缓,站在东峰之巅,面东而立,视野开阔无碍,好像面对茫茫无垠的大海。东峰之顶有可观日出的朝阳台,故又名朝阳峰。须晴日,当东方欲晓之时,翘首遥望,红日一轮冉冉升起,光焰霞光满天四射,其景美妙。
东峰山势陡峻,山顶景色壮丽,名胜古迹也很多。由于神话故事的渲染,使华山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游华山时,目睹其景,再品品神话故事的意味,更有一番情趣。
华山美景多多,而名气最大者当属东峰被誉为“关中八景”之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华岳仙掌”了,它是华山风景的代表。这“仙掌”就在华山东峰杨公塔下的悬崖上。
人们来到华山脚下,在华山火车站附近向南眺望,可见华山东峰面东的崖壁上有一黄白相间、五指具备、宛如左掌的巨掌印迹悬于其上。“手掌”高数十米,掌形纹络分明,形象生动逼真。尤当晴朗之晨,在金光灿烂的旭日照射下,掌印光彩夺目、如镀赤金,令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
关于“华岳仙掌”的传说流传很广,情节优美动人。据传说,河神巨灵脚踏中条山、手推华山两分二山时,将“掌迹”留在了华山的东峰上,这“掌迹”就是“华岳仙掌”。
历代诗人吟咏“仙掌”者甚多,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华岳》曰: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祗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此诗是全面吟咏华山和“仙掌”的名诗。
“华岳仙掌”为巨灵“掌迹”,黄河为巨灵所开,只是说说而已,要究其真正成因,这还得从科学上去找原因。
千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南而北,由西而东,曲流折转,“九曲十八弯”地穿流于华夏北疆,并在潼关突然拐了个九十度的大弯,其形状似一“几”字形。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形状,在潼关突然拐弯,是有地质基础和构造原因的。
黄河经长途跋涉,由北而南地穿越黄土高原,出了禹门口进入关中平原,河道突然开阔。继续南流后,至潼关附近,却被高高的华山挡住了前进之路。因为华山不但地势高拔,而且山石为性质坚硬的花岗岩组成,水流对它无能为力,难以“啃”动它,只能另寻出路。
华山的北侧,为一东西向延伸的断层,潼关之东为灵宝—三门峡盆地,这些地方地质结构比较脆弱、土石性质比较松软。由北而来的黄河,在“啃”不动南边坚硬华山的情况下,只能“欺软怕硬”“乘虚而入”地向东拐了个弯,从华山与中条山之间穿过,东流入海。所以说,黄河在华山之下拐弯、黄河从华山与中条山下穿过的“巨灵”是大自然、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那么,所谓的“仙掌崖”和“仙掌”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说,“仙掌崖”和“仙掌”同样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在地质作用、风剥雨蚀的风化作用下而形成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华山东峰的东侧有一南北向延伸的断层,断层面几乎近于直立。这样的断层面和花岗岩节理,控制了这里的地形,造就了华山东峰东侧的悬崖峭壁。
因为华山花岗岩的节理裂隙发育,几组节理相互交错切割,导致岩体完整的东峰崖壁成为几个高低略显不同的岩块。在这几个岩块构成的悬崖峭壁上,由于水流沿垂直的裂隙下流,积年累月、久而久之,就在悬崖峭壁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冲沟。构成悬崖峭壁的花岗岩,在长期与水流的接触中,其中的磁铁矿等矿物就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形成褐黄色的氧化铁等物质。这些含有氧化铁等物质的水流,在沿着崖壁冲沟下流时,会在岩石表面的'凹下部分附着上一层褐黄色的覆盖物,成为褐黄色的条带;而在岩石的凸出部分,不会有覆盖物的附着,仍然显现白色。这“褐黄色”条带与“白色”岩石就构成了“仙掌”的基本外形。
在崖壁冲沟部位的节理裂隙发育处,会有一些岩石风化后形成的松散土石物质沉积起来,松散土石中易于存留水分。有了土石物质和水分,就为一些苔藓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苔藓植物覆盖在岩石上,使东峰陡崖上的条条色带颜色变得更深。这些色带,由于陡崖凹凸不平、深浅不一,故而深浅相间,多条悬垂。其中五条色带最大、最为明显,恰似人的一只巨大手掌,色带的上部宛如五指,下部好像掌心臂腕,远而观之,极其神似、绝妙,就成为了“仙掌”了。
人们游览华山时,看看奇妙的美景,听听优美的神话传说,再悟悟它们形成的科学道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
Q4:华山在哪个省?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处于东经109°57′—110°05′,北纬34°25′—34°00′之间。东西长15千米,南北宽10千米,总面积约148平方千米。西距陕西省会西安120千米。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扩展资料:
华山故事传说
1、华岳仙掌
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可以观赏东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巨人左手掌的仙人崖。此便是陕西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
相传远古时,首阳山与太华山相连。有年三月三日,洪水汹涌,山下变为水乡泽国。原来是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喝醉了酒,琼浆撒向人间,成为水灾。主宰西方十二万里的白帝少昊禀明玉帝。帝传旨巨灵仙下凡平息洪祸。
巨灵仙力大无比,缩身挤于首阳山和华山之间,左一掌,右一脚,只听一声巨响,地裂山开,大水呼啸东去。首阳山被脚蹬山西中条山中,华山嵌于秦岭怀抱。巨灵神大功告成,复命而去。他那只左手仙掌却深深印在了华山东峰的绝壁上,为西岳华山增添了“华岳仙掌”的故事。
2、劈山救母
相传书生刘彦昌上京赶考,闻听华山三圣母十分灵验,便抽签问前程。他虔诚地连抽三签都是白板,无一灵验。刘彦昌气极,提诗粉壁墙晒笑三圣母。三圣母闻讯用雷雨惩罚他。后又惜他才貌双全,随与他结为夫妻。
二郎神杨戬得知妹妹三圣母私配凡夫,违犯天条,便把三圣母擒来压在华山下。三圣母生下了个儿子叫沉香,长大后拜师吕祖学艺。神功学成,便找杨戬寻仇。经过一场生死大战,舅父杨戬败北。沉香挥巨斧力劈华山,救出娘亲。至此,刘彦昌、三圣母和儿子沉香终得团圆。
秦腔《劈山救母》和京剧《宝莲灯》演唱的就是这个神话故事。至今华山西峰有斧劈石,毛女洞隔溪石壁有刘彦昌隐居的刘玺台,沉香喊娘大哭的孝子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山
Q5:“关中八景”是哪八景?
“关中八景”是:太白积雪、草堂烟雾、咸阳古渡、塔晨钟、曲江流饮、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
1、太白积雪:
“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
这是“太白积雪”一词的最早出处。它指的是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
2、草堂烟雾:
神奇的“草堂烟雾”,出自于寺内的一口古井。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这里林茂竹秀,幽静清雅,超凡脱俗。古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更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本为汉唐西渭桥旧址。咸阳,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
4、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是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及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荐福寺内小雁塔南面的钟楼上悬挂“雁塔晨钟”黑匾金字是2008年陕西著名书法家赵步唐题写。
5、曲江流饮:
曲江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
6、灞柳风雪:
“灞柳风雪”是隶属陕西省的著名民间俗景“关中八景”之一。在西安市的灞河(古称灞水)附近最为著名。西安市境内东有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
7、骊山晚照:
骊山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境内,属于秦岭支脉,周围有华清池,烽火台,兵马俑等遗址。远望骊山松柏满山, 一片苍郁,实像一匹纯青的骊马, 美如锦绣。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映照中涂上一抹红霞,非常美丽动人,人称“骊山晚照”。
8、华岳仙掌:
华岳仙掌是华山东峰奇景之一。掌迹在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在东峰是看不见的,在华山车站附近才会看得真切,它五指具备,宛如左掌。作为关中八景之首,是值得观赏的一处美景。
Q6:有关华山的传说
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
2、仙峪 邢家姑姑祠
相传古时在仙峪山外不远的王道村有一户姓邢的人家,姑娘为了重病的父亲,张榜求医,不惜以身相许。后有一少年揭榜登门,医好了沉疾,与邢氏女结为良缘。迎娶之日,少年只让送至仙峪,说是自然有人来迎。当送亲队伍来到仙峪后,
一阵旋风,即将邢姑娘卷入车箱潭中。当晚,姑娘托梦家人,称自己所嫁为车箱潭龙君太子,今后若遇旱祈雨,只需将石头烧烤,掷入潭中为信,即可降雨。村中父老乡亲遇旱如法相试,果然应验。为感念邢姑娘恩德,乡人遂于斜岭凿洞立祠纪念,称为邢家姑姑祠。
3、五龙潭
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潭深约2米,水面面积约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凉。民间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
4、公主修道隐蔽尘乱
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时外戚王莽执掌朝政大权,公主见国危势乱,劝王咸独善其身,远离尘嚣,以避离乱之苦,王咸执意不肯,公主便独自离开宫廷,来到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一年后修炼成真,便驾鹤乘云而去。
王咸在明争暗斗的朝廷里吃尽苦头,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来华山寻找公主,在樵夫的指点下,于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5、苍龙岭
以龙命名的峰峦险道有,苍龙岭,盘龙岭,飞龙梯,青龙背等,其中以苍龙岭最为险要且著名。苍龙岭为一青色山梁,中突旁出,宛若一条巨龙横在空中。传说当年唐朝的韩愈登至岭顶,看见一条青龙在弥漫的云雾中摇头摆尾,加之山风呼啸,不禁眼花缭乱,两腿发软,进退两难,失声大哭,便写书求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华山(五岳之西岳华山)
关于华岳仙掌和华岳仙掌传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华岳仙掌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